年5月23日,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对进口食糖采取保障措施的公告》,保障措施采取对关税配额外进口食糖征收保障措施关税的方式,实施期限为3年且实施期间措施逐步放宽,自年5月22日至年5月21日税率为45%,年5月22日至年5月21日税率为40%,年5月22日至年5月21日税率为35%。
公告发布会引发国内外、业内外大量 近年来,在廉价洋糖的冲击之下,国内糖价“节节败退”,甚至出现过产成品价格低于生产成本的情况,让国内糖企着实过了一段“苦日子”。不过,这一局面未来将有所改观。
5月22日,商务部公布对进口食糖保障措施调查的终裁决定。商务部认定,在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增加,中国国内食糖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且进口产品数量增加与严重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根据商务部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年5月22日起对进口食糖产品实施保障措施,对关税配额外进口食糖征收保障措施关税,期限3年,第一年税率为45%,第二年为40%,第三年为35%。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我国食糖进口配额内关税税率为15%(配额外税率为50%),远低于WTO成员的平均食糖进口关税97%。而根据各省糖协会员对于内外价差计算得出的共同诉求是,只有对进口食糖征收.9%的关税,才能保证进口糖与国产糖的公平竞争。
洋糖涌入靠的是廉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广西糖业协会代表国内食糖产业于年7月27日向商务部提交保障措施调查申请。申请书主张,年至年食糖进口数量急剧增长,对我国国内产业造成冲击,使国内产业受到严重损害,为此请求商务部对上述产品进行保障措施调查。据此,商务部决定于年9月22日立案调查。商务部认定,在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增加,中国国内食糖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
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课题组调查报告显示,年初以来,世界原糖价格持续下跌。配额外进口原糖精炼税后价由年1月的每吨元降至年1月的每吨元,9月进一步跌至每吨元。同期国内食糖均价由每吨约元降至每吨元,两者价差从年1月的每吨元,演变为年9月的每吨国内食糖均价比进口原糖精炼税后价格还要高出元。
悬殊的价差,带来的是即使在配额之外,洋糖依然可以长驱直入国内市场。
按照加入WTO的承诺,我国每年食糖进口关税配额总量为.5万吨,配额内关税税率15%,配额外关税税率50%。据海关统计,~年,中国食糖进口量保持在70万吨~万吨,占世界贸易量的比重在3%左右。之后食糖进口明显增长,年首次超出.5万吨的关税配额量,达到.9万吨;年我国进口食糖.6万吨,同比增长21.3%,超出配额万吨,相当于同期我国食糖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年,食糖进口达万吨,年则是万吨,比年增长近66%,食糖进口数量占中国食糖总产量的比例由年的27.37%升至年的47.22%。
国内糖企过了多年“苦日子”
海通证券研报显示,国内食糖价格从年下半年开始持续走低,年9月曾一度跌破元/吨。事实上,国际糖价连续多年徘徊在低位,造成了食糖较高的内外价差,而这也给国内糖企带来了从年到年长达3年深度亏损的“苦日子”。
实际上,在廉价食糖的汹涌进口之下,国内糖价的“防线”一退再退。年,国内糖价还是每吨约元,而到了年,国内糖价降到了每吨元左右。而对于国内糖企而言,这是一个跌破成本价的数字:国内产糖成本,约在每吨4元~元。
值得注意的是,商务部数据显示,/榨季至/榨季,全球食糖供应连续5年严重过剩,过剩产量分别达到万吨、万吨、万吨、万吨和万吨。
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受供需不平衡和进口糖的冲击影响,年全行业亏损30多亿元,利税总额同比下降约90%。前光明食品集团副总裁、上海糖酒集团董事长葛俊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年,国内糖业亏损额扩大至亿元以上”。
跌破成本的价格,带来的是产能的大量停滞。中国糖业年报数据显示,年至年,国内食糖产业开工率分别为68.44%、77.72%、80.35%、78.72%和63.97%。从中可以看到,年至年行业开工率分别比上年度降低1.63和14.75个百分点。年一季度开工率为56.35%,比年同期减少9.24个百分点。
保障措施实施期限为3年
根据商务部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年5月22日起对进口食糖产品实施保障措施。保障措施采取对关税配额外进口食糖征收保障措施关税的方式,实施期限为3年且实施期间措施逐步放宽,自年5月22日至年5月21日税率为45%,年5月22日至年5月21日税率为40%,年5月22日至年5月21日税率为35%。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郭静利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食糖进口到岸价格约为一吨元左右,根据最新的保障措施关税,配额外关税税率为50%,再加征最高45%,即按照最高征收95%的关税,每吨将增加成本约0元,食糖进口到岸价或将接近每吨元。”
实施上述措施后,进口食糖与国内食糖的价格差距将缩减。记者查阅广西5月22日全国食糖现货价格监测发现,广西、云南地区制糖集团的食糖价格在元~元之间。
郭静利认为,“食糖属于下游需求较为稳定的品种,基本上我国一年的食糖需求量是万吨左右,而国内自产供给约为万吨~万吨,还存在万吨左右的需求缺口,这其中,非法贸易、国储糖抛储都是不确定性因素。”
对于用糖企业来说,这个预计增长的价格处于“还可以接受”的区间。一位甜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食糖涨价会带来生产成本的增加,但一方面可以通过采用替代品的方式尽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在总成本构成中食糖占比较低,因此如果是一吨上涨0多元钱,还是可以接受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对进口食糖产品保障措施调查的裁定》全文请上云南糖网查阅,网址:如何治疗白癜风哈尔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uren.com/lyjd/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