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历史书记载,世界上遁地作战最早的一次兵棋推演发生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与公输班曾就城市攻防问题展开过一场激烈争论。在西方,这种的战例最早出现在罗马帝国时期。年,俄国沙皇伊凡四世率军攻陷喀山也运用了这种战术。
在现代化大城市中,以地铁为代表的地下交通十分发达,供气、供水、供暖和排污管线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这些“城市血管”将给未来城市作战带来极大影响。敌对双方如何利用地下设施实施兵力、兵器的隐蔽机动,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苏联红军曾经十分重视利用地下设施组织实施城市战斗。30年代末,苏军的工兵部队还颁布过有关条令。卫国战争期间,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等大城市的守卫者也进行了成功运用。但是,战后苏军的作战理论强调核威慑条件下的机械化大兵团作战,一度忽视了对城市等特殊地形条件下的战法研究,这导致了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铩羽而归。
在两次车臣战争中,俄联邦军队付出了血的代价,格罗兹尼、共青城等城市巷战表明擅于利用城市地下设施的一方,在对敌打击能力、自身防护能力以及兵器兵力的机动、集结能力方面将占据优势。
年的车臣战争俄军占有压倒性的兵员、装备优势,并且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战术,“朝发夕至”,早上发兵,晚上拿下格罗兹尼,显然俄军在19世纪俄土战争中犯下的老毛病再度发作。
在战役行动式样上,它是典型的三军联合作战行动。另一方面,车臣武装力量包括由阿富汗、约旦等地前来的雇佣兵人、本土武装人,总共不超过人,坦克42辆,步兵战车及装甲运兵车34辆、反坦克炮门、防空武器件、火箭炮十几套、件各式口径轻兵器,力量比较相当悬殊,然而战争的结局却令人惊讶。最终,俄军足足用了19天的时间,才勉强占领首都格罗兹尼,并付出战死人、伤0人、人被俘、人下落不明、超过40辆曾让北约发颤的精锐坦克步兵战车被击毁。
分析认为,俄军的失败原因有以下因素: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在利用城市地形实施防御和组织破袭小组实施机动打击方面,非法武装确实胜过俄联邦军队。当他们打退俄军摩步分队进攻后,便利用地下通道转移至邻近建筑物,当俄军摩步分队开始在被占领建筑物中集结时,他们便经地下通道从不同方向实施反扑,同时安排狙击手封锁通向邻近建筑的出口。非法武装还经常利用地下设施伏击和游猎俄军人员及车辆。
第二次车臣战争中,非法武装又进一步完善了其遁地作战的手段。在城市和居民地,表面已被肃清的地区还不时会有非法武装出没。他们的地下通道隐藏在建筑物废墟中,出口多建在防空洞和永备发射点下面,伪装巧妙且埋设有定向杀伤雷。据统计,俄军近2/3的损失是遭到埋伏的狙击手攻击所致。
格罗兹尼的市内建筑布局,呈直角状与环形放射状相结合的特点,城市地表下的供水、供气、供暖、排污系统较发达。虽然大多数区段的管道口径较小(20-毫米),人员难以通行,但每隔一段距离都建有检修用的窨井,非法武装将其改造为永备发射点和人员蔽护所。另外,他们还在街面下方的管道中灌注汽油或埋设油罐,引爆点燃后杀伤人员车辆或形成火障。
两次车臣战争的实践表明,城市排水系统,因其出水口众多,特别适合破袭、侦察及狙击。在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比较集中的地区,供水、供气、供暖管道一般会共用同一个地沟,所以内部空间较大,在某些区段适合人员通行。工业通风系统的内部空间较大,宜于非法武装的破袭小组实施机动。
在车臣的城市战斗中,由于缺乏地下侦察、定位的专用器材,俄军指挥官因此不愿冒险,故仅对居民地的地下室有简单利用。在狭窄的地下空间作战,对各种轻武器的体积和威力有明显特殊的需求以参加格罗兹尼攻坚战的俄罗斯内卫部队为例,在车臣使用的单兵装备除有先进的轻型武器和各种防暴器材以及性能优良的侦察通信联络器材外,还装备有强光灯、高压水炮,以及催泪弹、电击警棍等非致命性武器。由于内卫部队战斗力非常坚定,其配备许多较国防军性能有所提高的装备,比如各种枪支,就对击针保险要求较高,以防不慎走火。
俄内卫部队装备的9毫米微声狙击步枪,全长只有毫米,该枪口径大,威力强,有效射程达米、使用穿甲弹能在米的距离上穿透3级防弹背心。部队使用的7、62毫米AKM自动步枪,就是由前苏联军队装备的狙击步枪改进后装备的,该枪改进后体积和重量都有所减少,而且火力猛,故障少,动作可靠,结构紧凑,已成为当今世界名枪。
其他在车臣巷战及其遁地作战中证明是理想武器的还有:装有激光瞄准具的德拉戈诺夫狙击枪、AK-74自动步枪、RPG-22火箭筒、M-16自动步枪、AGS-17榴弹发射器、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和防空导弹等,另外双方大量投入的很多技术娴熟、战斗力很强的狙击手,采用战术机动灵活、战法变化多端、行动神出鬼没的“不设防的防御”形式和三五成群的小组编制,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如一个目击者写到:“一个有经验的狙击手可以做到一辆坦克、一挺机枪或一个步兵分队难以做到的事情。”
俄军在对车臣战场实践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例如,组建遁地作战特种部队,可在战时配署给合成作战部队使用或独立遂行作战任务。遁地作战特种部队需要大量电台及可在地下定位的电子仪器。为便于城市遁地作战的组织实施以及人员装备的指挥,还要预先配备城市居民地平面图,图上要明确显示地下设施的位置、结构,比例尺以1:00和1:0为佳。必要时可使用卫星定位的便携式电子地图,以实现地下精确定位和数据资料实时传输。
在武器装备方面,俄军将发展支援压制武器系统。支援压制武器系统有多种类型,佴目前比较典型的是高初速自动榴弹发射器系统,如美国、瑞典和加拿大联合研制并推出的铁锤式轻型自动榴弹发射器。这类武器可以摧毁2米处的舰船等轻型装甲和0米的低空飞机等目标,不仅适用于海军诸兵种,更是步兵攻击面目标的有效武器之一。其特点是能发射带可编程引信的榴弹,配有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环境传感器和光电瞄准具组成的先进火控系统,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
同时,研制大威力转管机枪系统。大威力转管机枪系统是以舰艇、车辆、飞机等机动工具为平台,配以快速发现、跟踪目标的先进火控系统,用于毁伤登陆艇等轻型装甲和武装直升机等低空飞行目标,也能提供较远距离的支援压制火力。
未来,还要组建装备有高速计算机的地下设施监控中心。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机器人作战系统便可投入城市地下作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uren.com/gjqh/5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