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格林纳丁斯 >> 人口种族 >> 正文 >> 正文

缘起山海经巧合or必然

来源:格林纳丁斯 时间:2021/7/9

上古三大奇书。

《易经》、《黄帝内经》、《山海经》。

书龄是谜,作者是谜。晦涩难解,众说纷纭。

暂且认为,

其一是一个宇宙演化规律的数理归纳系统,

其二是一套人体细胞生态学说和人体使用手册,

其三,是一本地球村旅行指南和九州风物志。

《山海经》最早的整理编辑者刘向、刘歆(秀)父子。合编并乘上《上山海经表》。

刘向,汉高祖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编纂了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别录》,编订《楚辞》、《山海经》,著有《五经通义》等。

刘歆,刘向之子。编制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雏形《三统历谱》,第一个不沿用“周三径一”,并定圆周率为3.,只略微差了0.的人。

《上山海经表》

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领校、秘书言校、秘书太常属臣望所校《山海经》凡三十二,今定为一十八篇,已定。

《山海经》者,出於唐虞之际。昔洪水洋溢,漫衍中国,民人失据,崎岖於丘陵,巢於树木。鲧既无功,而帝尧使禹继之。禹乘四载,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四岳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迹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

其事质明有信。孝武皇帝时,尝有献异鸟者。食之百物,所不肯食。东方朔见之,言其鸟名,又言其所当食,如朔言。问朔何以知之,即《山海经》所出也。孝宣帝时,击磻石於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缚盗械人。时臣秀父向为谏议大夫,言此贰负之臣也。诏问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经》对。其文曰:“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上大惊。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经》者,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可以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故《易》曰:“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焉。

臣秀昧死谨上。

在刘向、刘歆父子之前,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中有许多文字和今本《山海经》大致相同,司马迁也曾提到过《山海经》的书名,这就意味着《山海经》一书汉朝以前就有了,但未必全然等同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山海经》。没有人知道刘向面对一大批绢帛竹简到底做了一番怎样的取舍编排。但刘向使《山海经》一书在实与名之间发生了一番变化,在刘向之后,东晋郭璞又整理为18卷,《山海经》便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样子了。

《上山海经表》认为,《山海经》来源于唐虞之际。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在尧与舜的时代,洪水泛滥,天下大乱,鲧治水无功,帝尧另大禹继续为之,接下来就是我们熟知的“大禹治水”的故事。

据《春秋左传》记载: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而《山海经》所记载,正是九鼎上所刻的全部内容。如此可以推断,《山海经》应当是最早的“中国国家地理图”的文字记载版本。

但奇怪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

东晋的风水大师郭璞却如获至宝,为山海经倾情做注,写《山海经图赞》:“庄生有云,人之所知,莫若其所不知,吾于《山海经》见之矣。”?郦道元作《水经注》时,大量引用了《山海经》的资料。

近代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山海经》定义为“古之巫书”。在远古时期,巫、医不分,巫实际上是部落的最高知识分子,能够通天达地、中合人意。推论《山海经》为古代巫师的工具书,似乎也有理有据。

现存18篇:

根据明确的地理方位记载,可以大致画出一张《山海图》:

山经的五卷格式大致相同。在每一卷中,每一组的内容的也大致统一,都是介绍各自所属的一组山的相对位置、相关河流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的分布情况。每组的最后一段是该组的小计和有关山神祭祀的简介。

海经和大荒经与之前的山经相比,在行文格式和内容上都有很大不同,所描述的对象不再有各自的相对位置,出现了大量奇怪的国,物产、水道的记载也代之以大量的神话传说,最重要的是《山经》基本可以顺理成章的读下来,而《海经》却东一句、西一句,甚至有些章节不知所云。

《海经》中没有公里数的标尺,只有大致的方位描述。以上的《海内经》主要记录海内的神奇事物,以下的《海外经》《海外南经》部分主要记录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

《山海经》全文,约字。记录有40个方国,座山,条水道,多个历史人物,多种怪兽。

记载内容涉及:地理、神话、宗教、民族、动物、植物、矿产、祭祀、巫医。。。

涉及学术领域有: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

一个完整的世界观构架,上古世界的百科全书。但是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却是一个全然陌生、光怪陆离的世界。

可是“宇宙之辽阔,群生之纷纭。?阴阳之煦蒸,万殊之区分。?精气混淆,自相喷薄。?游魂灵怪,触象而构。?流形于山川,丽状于木石。”仔细找找看呢,巧合就出现了。

《南山经》中有记载:“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说有一种动物叫做鹿蜀,形状像马,头是白的。身上的花纹像老虎,有红色的尾巴。

它叫“霍加狓”。是一种一直到年才在非洲扎伊尔森林发现的大型哺乳动物。霍加狓第一眼看上去更像一匹马,由于它的后部有黑白交替的条纹,它看上去非常像一匹斑马。分布于非洲刚果东部的热带雨林和高山森林中,生活的海拔高度为-0米,食物除绿叶和嫩叶外还吃草、蕨类植物、果实和真菌。保持着很多原始特征,较为珍稀。

《南山经》又有:“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玄龟,形状像乌龟,鸟头而蛇尾。

它叫“鳄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世界最大的淡水龟之一、有淡水动物王者之称,分为两大种类,俗称大鳄与小鳄。有四个亚种,分别是北美、佛州、南美、中美。

《南山经》又有;“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赤鱬,鱼的形状人一样的脸孔,声音像鸳鸯。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像婴儿的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

《东山经》中记载:“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说有一种动物,形状像兔子,嘴巴像鸟,眼睛像鹞鹰,尾巴像蛇。见到人就睡觉,名字叫犰狳。

犰狳,是生活在中美和南美热带森林、草原、半荒漠及温暖的平地和森林的一种濒危物种。

《西山经》中记载:“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

飞鱼,可以在海中以每秒10米的速度高速运动。它能够跃出水面十几米,空中停留的最长时间是40多秒,飞行的最远距离有多米。位于加勒比海东端的珊瑚岛国巴巴多斯,以盛产飞鱼而闻名于世。

《北山经》“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

鼯鼠,也称飞鼠或飞虎,是对鳞尾松鼠科下的一个族的物种的统称。其飞膜可以帮助其在树中间快速的滑行,但由于其没有像鸟类可以产生升力的器官,因此鼯鼠只能在树、陆中间滑翔。

《大荒西经》中记载:“有女子之国。”《海外西经》:“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

女儿国有难度,但是孤雌繁殖真的存在。请看科莫多巨蜥(科莫多龙)。(下者)

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在英国的切斯特郡立动物园在年5月期间,一只单独饲养的雌性科莫多龙flora居然发生了孤雌生殖的奇特现象——也算是称得上是孤雌生殖现在在蜥蜴中的最高等的表现。

《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海外东经》:“汤谷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三星堆中出土的青铜树恰恰符合扶桑木的描述,更神奇的是:在距今约年的苏美尔文明的雕刻中,居然也出现了这棵“扶桑木”。

《大荒东经》:“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囗食,使四鸟。”

《海外东经》:“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齿,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下有汤谷。”

在正史《后汉书·东夷列传》中记载:“至朱儒东南行船一年,至裸国、黑齿国,使驿所传,极于此矣。”应证了《山海经》中记载的方国,在现实中确实存在过。

《西次三经》:“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

守护古代亚述国(位于今伊拉克)城堡大门的石雕天神,居然和《山海经》里守护天帝花园的天神英招,长得如出一辙,职能也几乎相似。

《大荒经》中记载了七座神奇的山,日月在这里出生: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

“大荒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日月所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羝。。。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山,日月所生。”

“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

“有女和月母之国。有人名曰。。。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

现在我们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寒暑时序的推移,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所致,从地球的视角观照,就是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行。

北半球的人看来,太阳夏季北归,因此夏天炎热,冬季南藏,因此冬天寒冷,根据太阳每天在东方升起或在西边降落的方位,就可以此判断当时的季节和月份,从而了解时令,安排生活。

七连山划分为六间,对应于太阳半年六个月的归藏返往,就是一部天然的历法书,《易传》所说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仰观太阳运行,俯察连山间隔,即是《大荒经》中天文观测活动的绝佳写照。

《海经》中四方分别有一个乘两龙的神:

“?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东方句芒,身鸟人面,乘两龙。”?

“?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

根据《礼记·月令》,祝融、蓐收、句芒、禺疆是四时之神的名号,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时物候的特征。?

为何要把四时描绘成人物形象?可以在更古老的历史中找到答案。美索不达米亚人(苏美尔人,公元前年)认为:“风暴、江河、山川、太阳和火是有生命的,自然力量被人格化,变成有名有姓的神,它们像人类那样行动,唯一的例外在于,他们是永生的。是社会中最强大的阶层。”

《大荒西经》中:“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不合,名曰不周负子,寿麻正立无景,疾呼无响。有大暑,不可以往。”

非洲著名自然景区东非大裂谷,不正是“有山不合,正立无景,爰有大暑,不可以往”吗?

《大荒南经》:“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海内北经》:“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亿万年前的化石皆可留下痕迹,三皇五帝人文初祖难道没有在大地上留下任何痕迹?

《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圆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帝下之都昆仑之虚当然不在今天的昆仑山,和古巴比伦的通天巴别塔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人面兽身守护昆仑之门的开明兽和古埃及神话中守护金字塔的斯芬克斯又有何关联呢?

“为什么在风餐露宿的远古时代,

突然出现了无所不能的黄帝,

既会推算天文制定历法,

又会制造车船,还精通医术,

和神医歧伯一起研制出一套诊治方法。

他手下的文字学家仓颉造出了象形文字,

精通数学的隶首制定了各种度量衡,

嫘祖教人民养蚕,

总结出一套喂蚕、缫丝、织帛的经验,

从此,人们从着兽皮树叶的野蛮人

变成了学会制衣缅做鞋服的文明人。

这些领袖,就像是从天而降的使者,

教会尚未开化的人类,

向文明迈进了一大步?”

by《失落的天书》

反正我觉得不是巧合,你觉得呢?

图片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uren.com/rkzz/84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