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陆地。这是我从大海深处给你写来的第四封信。搭乘和平号世界巡航前,我趁到访美国纽约的机会,参加了一次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的短线航程。九天时间,乘坐海洋圣歌号(AnthemoftheSeas)从纽约往返巴哈马。纽约出发,一路向南,拜访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和迈阿密后,前往离佛州不远处的绝美的、加勒比海风情浓郁的巴哈马群岛。之后原路返航纽约。它算是为大半年后天和平号环游世界一周的长线航程做的一次热身航行。
▲离航时曼哈顿的天际线
从曼哈顿前往隔河相望的新泽西州的CapeLiberty邮轮码头。一艘海上巨无霸停靠在码头,各国宾客络绎不绝,准备逃离寒冷的纽约,从冬季穿越至夏季,享受南下巡航途中迷人的阳光与海水。海洋圣歌号载客过四千人,长米,16层甲板,吨,相当于三个半足球场、五架空客A的长度。
▲停靠时的海洋圣歌号
登上船后,甲板往外眺望,哈德逊河的对岸是曼哈顿高楼林立的天际线。下午启航离开纽约后,我按奈不住兴奋与激动的心情,给老船员同事Wishon发了条信息。我说,我正在皇家加勒比邮轮上,走走你来时的路。十三年前,我们曾在长江涉外豪华游轮上的酒吧共事。他是部门公认的最优秀的服务生,也是小费王子,得到过来自西方客人最多的肯定。Wishon这个英文名字是他的自创,寓意为Wishyouhaveagoodtimeonboard(希望大家可以在船上过得愉快).离职后,他为了实现去国外的海轮打工梦,坚持奋战了整整一年。
▲Wishon抵港欧洲后享受当地生活
后来,他从大河走向了大洋,在不同公司的国际邮轮上打工,包括我乘坐的皇家加勒比公司。穿梭在世界各大洲,几年下来,他游历了半个世界。年轻的Wishon做到了,实现了他一直以来的赚钱与周游世界并行的梦想!
▲Wishon与各国同事
当年,作为少数走出国门任国际邮轮海乘的国人,整个邮轮近千人的船员里,总共就只有三名中国员工。语言的差异,文化的冲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的无形压力对他都是巨大的挑战。最先的两个月,他过得非常的艰难,几个月后我才接到他从希腊打来的电话,讲他已经坚持过了最初的不适应,顺利地融入了那个环境。海轮打工可谓是辛酸与浪漫并存,先苦而后甜吧!有风光浪漫的一面,也有不为人知的艰辛与苦涩。总之,需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强健的体魄作为支撑才能熬过苦闷、枯燥的高强度工作。他告诉我:“在海轮上的日子很幸苦,每天平均工作十一个小时,中途更没有休假。跑地中海的航程时,主要接待法语和西班牙语的客人,语言方面也是一个障碍。酒水知识比我们以前酒吧的多得多,只有刻苦地学习才行。
▲穿着制服自信满满的Wishon
由于种种原因,比如语言上的、知识技能上的,国人在外会受其它国家船员的排斥。当你掌握了技能,自信也就回来了,你可以用你的方式去回应他们,其实我很强,请不要轻视我。那时,你通过对别人的尊重和你的礼貌,而不是反唇相讥,别人就会特别尊敬你。”我也曾做过同样的梦,去海轮打工赚钱看世界,还编了句口号——周游世界的同时,顺便赚点钱。Wishon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漂出长江,漂向大洋的他,我很欣赏,因为他那别样的人生。这些年他在经历过大河、大洋,见识过世界的大风大浪之后,又回到他所生长的故乡沱江边。如今的他,依然眷恋着大海的怀抱,创业做起了海员输出的培训机构,为更多向往大海、想外出赚钱看世界的年轻人编织属于他们的海乘之梦。江河与大海,邮轮与航行,这些元素引领和改变着我们各自的生活轨迹。当年船上的客人和我们说,在他们欧美,有一些人常年住在邮轮上,以邮轮为家。一艘船就像是一个小城镇。有的西方老夫妻或是孤寡老人,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活着,长年生活在上面,对他们的收入来说,早早提前预定的话,生活成本算不上巨大。
▲生活在邮轮上的老年人
在船上,有船员或是各国游客跟他们聊天,减少了一些孤独感。邮轮上生活便利,不用自己打理生活里琐碎的事物。航行在大海上心灵放松、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加之没有外部世界的干扰信号,可全身心享受宁静时光。
我参加船长座谈会时,一对美国夫妻就在航行中发言向船长说,这是他们跟着海洋圣歌号邮轮的第17次航行了。算得上绝对的忠实乘客。
▲船长座谈会
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还有位著名的乘客,被称为超级Mario。他是典型的住在大海上的人。近七十岁的他,曾是常驻迈阿密跨国公司的国际金融经理。在他40多岁时,他选择辞职去实现他的两个长远个人目标。一是,开创自己小而美的事业;二是,环游世界。
▲海洋圣歌号,航行中的海上城堡
至今,他已经连续航行了近20年,常年生活在大海深处,以邮轮为家。他说:“我不清楚我该怎样去环游世界,是满世界飞行还是其它…..我只知道,我想要去环游世界。”由于生活在著名的世界级邮轮港口城市迈阿密,他常见到邮轮,受到启发,他去尝试了一次,发现是个不错的选择。
▲外媒对Mario的采访报道本文中关于Mario的故事引用出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uren.com/lyjd/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