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格林纳丁斯 >> 国家象征 >> 正文 >> 正文

Ketchikan从红灯区到邮轮磁铁,阿

来源:格林纳丁斯 时间:2021/8/5
白癜风扩散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07/5984156.html

在不通公路的阿拉斯加小城,麦当劳是弥足珍贵的存在。

实惠的价格、不美味但品质可靠的食物、无限续杯的汽水、免费WiFi……下午三点,刚结束MistyFjords的水上飞机观光,我俩开车直奔城里的M记,准备安抚一下从清晨饿到现在的胃。

然而出了个不大不小的意外:没座儿。

Ketchikan的金拱门本就不宽敞,此刻所有的卡座都被占满,只剩几个不舒服的高脚凳无人认领。环顾四周,一大半顾客根本没在吃东西,要么抱着手机眉飞色舞地视频,要么摆出电脑噼里啪啦地打字,没谁有打算起身的迹象。

大下午的,怎么都跑到这儿来上网?

眼前的网吧既视感,还得从码头上停着的几条邮轮说起。

这是慢船去北方系列连载的第三篇。年夏天,远夏带着自己的小蓝车,从美国本土登上渡轮航向阿拉斯加。旅途第一站,去过“北方的优胜美地”——迷雾峡湾后,我们要用余下的两天转转小城Ketchikan。

慢船去北方

用一个夏天,开一辆车到阿拉斯加,然后在秋天卖掉它

为许多人所不知,阿拉斯加旅游业的扛把子,既不是极光也不是北美最高峰,而是Ketchikan所在的内湾航道(InsidePassage)。全州接待的旅客,一多半都造访了东南地区。

据统计,东南阿拉斯加全年万客流中,我们这种睡渡轮长椅的背包客只占2%,乘飞机去每个小城的跳岛游也仅有8%,余下90%全部来自邮轮——每到夏天旺季,内湾航道都是可与加勒比媲美的大热线路,撑起北美邮轮业的半壁江山。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冰川、峡湾、森林、野生动物触手可及,若干不通公路的小城,则可作为极佳的停靠港。白天上岸购物玩耍观光,晚上回船航向下一站,刚好与邮轮的节奏合拍。

如果你坐过邮轮,一定知道它吃喝玩乐要啥有啥,唯独缺一样东西:网络。船上的WiFi又贵又不好用,每当邮轮停港,下船的人们各个化身勒布朗詹姆斯,举着手机到处找热点。码头边带WiFi的餐厅都要求最低消费,公共图书馆的免费网络限制每人1小时。不乐意跟父母逛街的青春期小姑娘、要跟朋友联网打游戏的小伙子、一脑门子官司回邮件的中年白领……各色邮轮客找来找去,最终在非官方网吧金拱门齐聚一堂,勾画出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只是苦了没地儿坐的远夏:喂,我们可真是来吃饭的!

不得不说,内湾航道邮轮确实相当划算,包吃包住还包窗外的美丽风景,每人每天才一百多美元。而这么便宜的价格,都要感谢夹在阿拉斯加与美国本土之间的邻居——加拿大。

整整一个世纪前,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一条著名的琼斯法案(JonesAct),全称叫做“商船法案”,用来保护本国海运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它规定,两个美国港口之间的货物和人员往来,必须由美国工厂制造、美国老板持有、美国水手开的船运营。翻译成人话,就是外国船不许做美国本土生意。而此刻我们在Ketchikan看到的邮轮,则与列出的三个条件完全相反:产自造价更低的欧亚船厂,为避税注册在巴哈马,同时雇佣工资更便宜的外籍船员。

被法规牢牢卡死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机智的你,多半也想得到琼斯法案的命门——只要引入另一个国家,“两个美国港口”的限定便不复成立。托加拿大的福,才有了今天的东南峡湾航线。各大公司的阿拉斯加邮轮行程,要么从西雅图北上经停维多利亚,要么直接从温哥华始发,绝不能全程只停美国。

当然了,琼斯法案的细则非常繁杂,远不能几句话简单说清。比如,如果从同一个美国港口往返,那么邮轮在外国经停即可;但如果起终点是两个不同的美国港口,经停站必须至少远到南美洲。

Eric:可别低估琼斯法案的威力。举个栗子,假设同一条邮轮先后有两个船期,先从洛杉矶到温哥华,再从温哥华单程去阿拉斯加,虽然它们分别都成立,但两张票连起来坐就不行了。根据法案的界定,这样相当于把人从洛杉矶运到阿拉斯加,温哥华只是途中经停,邮轮公司根本不准卖票。

内湾航道上,Ketchikan是仅次于州府Juneau的第二大邮轮港。这里的码头同时可以停七条船,每天最多接待一万四千名游客。他们早晨出现黄昏离开,如潮水般涌进又涌出,构成小城日复一日的脉搏跳动。五月到九月的夏日旅游季里,星期几并不重要,人手一份的邮轮时刻表,才是当地人最为依赖的黄历——船少时休息,船多时加班。

来自邮轮的客流,将Ketchikan分割成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城市沿着海与山之间的狭窄条带而建,三条街宽,三英里长,唯一的主路从西北贯穿到东南。码头区里,修旧如旧的建筑物尽力保持着淘金热年代的模样,大大小小的商店餐厅琳琅满目,告示牌上用各种字体写满优惠信息:印第安手工艺品、烟熏三文鱼、“I?ALASKA”T恤……客人走下邮轮,丝毫感受不到北纬55度的萧索。然而离开步行可达的距离,努力营造的优雅市容逐渐消失,周围瞬间回归阿拉斯加的惯常氛围。湿乎乎的空气里,夹着海腥味的杂草从水泥地砖的缝隙钻出来,保险杠生了锈的旧皮卡掀起一路水雾,从街上飞驰而过。

不过游客虽多,Ketchikan却不怎么依赖旅游业。像导购、服务生、向导之类的职位,雇佣的全是来自美国本土的外乡人。他们拿着最低工资,住在包吃包睡的集体宿舍,跟邮轮同进同出,五月来九月走。真正的本地人,则大多从事渔业、伐木业、政府服务业等收入更高的工作——邮轮季太短,搞旅游只能开张几个月,剩下大半年还得另寻生计。

正因此,今年的疫情导致邮轮全线停航,以Ketchikan为代表的东南峡湾,其实没受到想象中那么大的经济冲击。比起个人,反而是公共财政损失最严重:大船不来,往年码头使用费、消费税之类的进账全部归零,未来一年的市政开支,恐怕得缩水不少。

Eric:经常有邮轮客发帖问,我下船时买些纪念品,是不是帮衬了阿拉斯加小镇?很遗憾,不是。码头边的多数店铺,不仅商品不是本地制造,甚至老板都不是本地人,他们除了租店面交水电费,不和社区发生半点关系。Lyra:事实上,这些店铺往往和邮轮公司走得更近。不少游记提到,坐船时看到某种宝石的宣传册,而到码头随便逛逛,发现它刚好是最近的一家珠宝店的主推产品。这是巧合吗?我不这么认为。

上篇写过的MistyFjords,只是Ketchikan的众多景点之一。据统计,平均每位游客每次下船要消费。金钱诱惑摆在眼前,能开发的旅游资源都开发了,不能开发的也开发了不少。各式旅游产品鱼龙混杂,都努力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从金主口袋里掏出更多美钞。

对我们而言,来一个邮轮港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从花样百出的噱头中,找到值得玩的少数派。

雨林溜索?Ketchikan周围确实树木茂密,不过Zipline到哪儿都能玩,跟波多黎各、哥斯达黎加那些真正的胜地相比,这里的长度高度都逊色不少。图腾柱?周边号称有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原住民TotemPole,但它们几乎全是旅游业兴起后的仿制品,大街上随处可见。看三文鱼?本地自诩“WorldSalmonCapital”,捕捞量却比不上阿拉斯加其它大港,只因附近有全部五种三文鱼洄游,才专门编出个响亮的头衔。

Lyra:话说回来,这里的图腾柱我还真挺喜欢,路边大喇喇地立着一个捡肥皂的白头鹰,也是非常与时俱进把Totem艺术发扬光大了。

所有这些旅游宣传中,最好玩的莫过于Ketchikan港口高挂的大招牌:Wel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uren.com/gjxz/8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