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格林纳丁斯 >> 国家气候 >> 正文 >> 正文

一位峨眉白蜡传承人的梦想建中国独一无二的

来源:格林纳丁斯 时间:2021/9/12
甘露聚糖肽片价格谁清楚 http://m.39.net/pf/a_6086063.html

峨眉白蜡传承人王雪林默默追逐着他的“白蜡梦”

王雪林和他的白蜡山歌

  峨眉白蜡,远销海外,风靡全球,为何今日雄风不再?

  白蜡之乡,蜡中之王,传承千年,为何今日少人问津?

  近日,记者走进峨眉山下绥山镇麻柳村,探寻峨眉白蜡的悠远历史,聆听峨眉白蜡传承人王雪林默默追逐的“白蜡梦”。

  峨眉白蜡风靡全球代代传承越千载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麻柳村漫山遍野的白蜡树随风舞动。再过一个多月,便是蜡树挂虫卵之日,蜡农们正四处寻觅优良种虫,忙得不可开交。

包裹蜡虫,准备上树

  “要得到高质、高产的精品白蜡,选种至关重要。”为此,有着27年“实战”经验的村委会副主任王荣国已邀约同村乡亲,前往云南各种虫生产基地“探营”。今年,他打算购买三四百斤好“种子”。

  麻柳村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十分适合白蜡虫的寄生树种——白蜡树和女贞树生长。早在多年前,祖辈们便开始生产白蜡,经代代传承,丰富的生产经验被保留下来,这些树木也就成了村民们的“摇钱树”。如今,白蜡生产已成为麻柳村的主导产业,占据了全村总产值的五分之三以上。

蜡虫上树

  据了解,白蜡又称“虫白蜡”,属世界珍稀特产,是中国先民的光明圣物和医药瑰宝,有“蜡中之王”的美誉。因只产于中国,被称为“中国蜡”,又因主产于四川而称为“川蜡”。峨眉山市素有“中国白蜡之乡”之称,生产和利用虫白蜡始于隋末唐初,至今已有近年的历史。峨眉白蜡产量和质量均居全国之首,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峨眉米心蜡”质量特佳,曾远销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被世界各国视为珍品,并列为国内白蜡评级标准。

  目前,峨眉山市川主、绥山、黄湾等镇乡主产白蜡,共有蜡树、女贞树上万亩。每年8月,雪白的蜡花就会挂满枝头,山上一片银装素裹,蔚为壮观。这时,蜡农们便会挎上撮箕,步入白蜡林,采摘蜡花加以提炼,生产出一块块宛如磨盘的成品白蜡。

炼制白蜡

  “白蜡之乡”种虫稀缺雄风不再令人忧

  峨眉白蜡曾风靡全球,“八月飞雪”更是麻柳村人的骄傲。而今谈起,在白蜡生产加工技艺上摸索了44年的王雪林却是忧心忡忡。

  “峨眉白蜡在历史上有过吨的生产巅峰,单麻柳村就有50吨以上,由于不变质不变色,从来不愁卖,而现在只能产那么三四十吨,反而还不好卖了……”峨眉白蜡已然雄风不再,究其原因,王雪林认为,“主要是种虫太奇缺了!”

  王雪林告诉记者,峨眉山市对白蜡种虫的需求量很大,但90%需要从市外购进。就目前而言,峨眉每年至少需要蜡虫50吨,但除了峨边、金口河等周边区县能提供10—20%,其余都得从云南、凉山地区购进。种虫的供不应求,致使价格一路狂飙,单斤从几十元涨到了多元。

一块块宛如磨盘的成品白蜡

  随着生产成本的增加,白蜡的价格也水涨船高,近几年更是出现了成倍增长之势。王雪林说,年以前,白蜡单斤价格还只是50—80元左右,到了年就涨到了多元,导致仅有的一些传统用蜡行业改变生产工艺,采用一些价格更便宜的原料替代了白蜡。如医药上的糖衣片,就是用胶囊等替代了白蜡。白蜡的使用量小了,使用范围窄了,销售自然就会受到制约。

  王雪林表示,蜡虫质量、采摘时节、制作工艺,每一个环节都关系着白蜡的质量和产量。一些蜡农操作不规范,在蜡虫还未成熟时就抢着采摘,致使白蜡单产偏低,成本摊高。有的蜡农生产技术落后,不仅产量没跟上,生产的白蜡质量也不高,从而影响收入,甚至赔本。这些,都是峨眉白蜡没落的根源。

  “一年之计在于春,马上就该采摘虫子了,我们首先要从种虫抓起。”王雪林认为,要让峨眉白蜡重振旗鼓,应加强信息传递,提高蜡农的生产积极性,组织一些大户、骨干成立白蜡协会,共同研究。同时,政府应适当投入,组织相关专家对蜡农进行统一科学培训,提高蜡农的生产管理经验。

王雪林撰写的百万字白蜡科普读本

  建中国白蜡博物馆重振白蜡昔日雄风

  作为峨眉白蜡这项省级“非遗”的传承人,已近古稀之年的王雪林,心中一直有个梦想,那便是建立独一无二的中国白蜡博物馆,让峨眉白蜡科普和“非遗”文化,进教材,进课堂。

  王雪林说,峨眉白蜡是老祖宗们留下的珍宝,传承千年依然不倒,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博物馆成立后,来峨游客不仅可以游山玩水,还能感受民俗民风。4月蜡虫会,远近商家、科研单位、青少年可来感受采虫之乐;8月白蜡节,游客们还可住下来,体验采蜡、白蜡生产加工,品美味农家饭,好不快哉!

蜡虫

  “既有科学性,还有知识性、趣味性。”王雪林憧憬着,博物馆如果落成,不仅能让峨眉白蜡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或许还能为峨眉、乐山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数十年来,王雪林一直专注白蜡文化的研究,花费了大量精力,收集、整理,并撰写了多万字的《峨眉山虫白蜡科普和非遗》手稿读本。该读本不仅包含有“峨眉山虫白蜡为何千年不衰?”等诸多富含知识性、趣味性的内容,还别出心裁地提出了3条采虫古路。

  对此,王雪林表示,每年三四月份,祖辈们都会外出采购种虫,如此便坚持了近年,他们不辞千辛万苦,走上千里路,靠肩挑背磨到云南、凉山买虫,走出了一条采虫古路。这是用血汗、生命采出的一条致富之路,既富了虫区,也富了蜡区,意义非凡。

白蜡树林

  为了使峨眉白蜡更加深入人心,王雪林还专门请人编了一首《白蜡歌》,并在央视7套播放,唱响了全国。

  王雪林对白蜡的那份钟爱与执着,深深地感染了他的两个儿子。如今,两兄弟扛起了“王氏白蜡”的大旗,他们说会一直坚守,永不言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uren.com/gjqh/9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