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澳(SouthAustralia)的阿德莱德市(Adelaide)再往南40公里,就是麦拿伦谷(McLarenVale),南澳葡萄酒产业的发祥地,更是全球最老葡萄藤的种植地。麦拿伦谷的葡萄酒莊,绝大多数都是小规模精品经营。这里风景如画,文化气息浓厚。
HitherYon中文称为漫山酒莊。
“漫山”作为葡萄酒品牌,创建于年,拥有6个葡萄园,分布在麦克拉伦谷,占地公顷,在连绵的洛福迪山脉(MountLoftyRanges)和圣文森特湾(GulfStVincent)之间。“漫山”葡萄酒,酿造自成一派,风格独特、小规模精品经营,借艺术酒标为桥梁,把葡萄和天地人的关系连接起来。小编有幸品在展会试了他们的酒,感受良多。
HitherYon,即hereandthere,从这到那。HitherandYon来自苏格兰的诗歌,“and”用符号“”代替,充满艺术性和想象空间。人的一生,从生到死,表现为刹那刹那的生灭。葡萄的“一生”,生生死死呈现三个阶段。HitherYon,从语音上,直觉是“here,thereandbeyond”,从这里走到那里,中间发生了什麽事?葡萄在田里必须坎坷,风吹日晒,6月花8月果(南半球约12月开花2月结果);在酒厂里被掏碎榨汁、发酵、成酒汁躺木桶;一年半载后移瓶长眠;直到被人唤醒,再付於它生命,再次绽放。(延伸阅读:《葡萄酒的三生三世》)
杯子中的葡萄酒,总是迷人的。可以单一、可以混合、前世可能是“红黑白灰”、化身“赤橙黄绿青蓝紫”、呈现“酸甜苦辣鲜”。它的状态在刹那刹那间变化,彷如在讲述它的经历,它当下的状态如何。它可能是野生,或被圈养,它可能经过到高人点拨,或遇到伯乐。HitherYon把“”这连接符号当图腾,“”是艺术家提供的线索。
品酒就是猜想,猜葡萄的经历,想它从哪里走到这里,中间发生什麽事?
小编只看到漫山有12款酒标,尝了8种风格。
澳洲的葡萄酒业以素以弹性出名,早于21世纪初,世界各地的葡萄品种都已在境内找到第二故乡。麦拿伦谷是地中海气候,夏季有清凉的海风降温,吹拂着多样性的土地。这里,漫山遍野都是葡萄园,有来自各地的葡萄品种;在那里,他们总能找到安身之地。澳洲也是移民国家,接收了世界各地的人。葡萄也和人一样漂泊远洋,寻找安身之地,直到“此心安处是吾乡”,落叶归根!
漫山的葡萄酒风格独树一帜,酿酒师用它来表达对造物者的感受。他们的酒标,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设计,用视觉艺术来和葡萄酒爱好者交流。小编挑了四款和读者分享。
一
巴罗莎(Barossa)酿造的设拉子(Shiraz)厚实,酒体丰满,麦拿伦谷的设拉子比较新鲜爽口多汁,它无须与巴罗莎相仿。设计师XavierCasalta,作为法国当代艺术家,用成千上万的手绘点构成完整图形,让我们体会麦拿伦谷设拉子细腻的单宁,黑白灰的色彩突显这款酒的大方和优雅。
二
歌海娜(Grenache)风格是红色水果,甜美流动;慕合怀特(Mourvèdre)也来自地中海,幼黑厚实,给歌海娜添加骨架和层次。EikoOjala,来自爱沙尼亚的插画师、设计师。Ojala擅长在保持简洁风格的前提下探寻光影间的关係,其作品大量使用纸艺效果。这幅作品出上部份表现歌海娜女性般的柔美,用靛蓝色连接拥有黑色果实的慕合怀特。
三
艾格尼科(Aglianico)源自意大利南部的葡萄,被誉南部的巴罗洛(Baroloofthesouth),芬芳,富黑色的梅和浆果,结构严谨,比Nebbiolo更能亲近橡木桶。它大概跟随意大利人来到麦拿伦谷。设计师AlexandraZutto来自俄罗斯,她的设计风格梦幻童真,作品让人想起小时候吃的橡皮水果糖,鹅卵石的设计意念来自葡萄园下面大大小小的石头,这幅作品表现了麦拿伦谷(McLarenVale)的艾格尼科(Aglianico)丰富果味中带有矿物质的气息,它仿佛已在新世界找到安身之处。
四
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是国际葡萄品种,澳洲的赤霞珠带有桉树的味道,像是青椒和薄荷。ChrisEdser是澳洲艺术家,他的作品具有澳洲特色。桉树的树干虽然扭曲,但坚韧有力,而且纹理清晰,掛上桉树叶。后面几个小树冠上的若干小鸟,它们没有栖息,只游弋在上方,代表桉树味道并不是这款酒的主角。而桉树表面略带红色的泥土,告诉我们葡萄园的土壤含有红色铁矿物,让人联想到附近的TerraRossa。
本文作者
FrancisHui(许书谈)
英国WSET四级品酒师
英国WSET三级清酒证书
巴罗萨葡萄酒大师(第三级)
香港理工大学市场学学士
香港理工大学商学系毕业生会副理事长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uren.com/gjqh/7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