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探”是清华大学团委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增进学生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提升同学全球胜任力的校级海外实践专项,旨在鼓励师生“走出中国看中国”,培养“全球视野,中国立场,清华观点”。
年7月16日,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教授、“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志钦老师的带领下,来自机械系、社科学院、马院、工业工程系等9个院系10名本、硕、博同学来到巴尔干明珠——塞尔维亚,开启为期10天的调研,走进驻外使领馆、拜访塞方政府部门及官员、中资企业和商会,了解“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塞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实践第三天,队员们拜访了塞尔维亚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部(以下简称塞基建部)和华人商会。
在塞基建部,支队成员与该部官员进行了正式的会谈,询问并了解了中国企业在塞尔维亚基建项目的情况;而与当地华人商会的交流则较为轻松,在欢快的氛围中郭会长向我们分享了当地华商的创业历史和如今的状况。
与塞基建部的会谈
塞尔维亚被认为是基建领域中国企业进军欧洲的桥头堡,许多国企在塞尔维亚都有着工程项目,如泽蒙-波尔查大桥、匈塞铁路以及众多的高速公路项目。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与塞基建部的紧密合作。因此,支队决定拜访塞基建部,了解其对“一带一路”倡议及中国承建的基建项目的认识。
支队成员受到了塞基建部门的热烈欢迎,不仅会议地点选在了高级别的会议厅,而且还为我们制作了专门的台签。以如此高的规格对待我们,足见塞尔维亚政府对我国的重视。
支队成员与塞基建部会谈
在会谈中,支队成员向塞方询问了许多问题,涵盖从中国企业在塞基本情况到欧盟对中塞合作的影响,从塞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到中塞合作的一些问题。对此,塞方官员都做了详细的回答。
首先,塞方认为交通运输方面是两国合作重点。塞尔维亚地理位置优越,沟通巴尔干半岛与欧洲腹地,沿线贸易发达。而中国在塞投资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可以加速中国的货物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运往欧洲腹地,为塞尔维亚和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在年,中塞签订了关于基础设施的技术合作协定,中方承建了包括泽蒙-波尔查大桥、匈塞铁路等诸多项目,塞方对此非常满意。
史志钦老师向塞基建部赠送清华礼物
而谈及欧盟对中塞基建合作的影响,塞方官员从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就目前来说,欧盟主要对中塞之间的基础设施项目采取非公开招标的方式而感到不满。但是这样的方式符合中塞之间的相关协定,并且由于引入了竞争性价格,使得其价格处在合理的区间,例如匈塞铁路塞方每公里造价就低于采取公开招标的匈方。现阶段塞尔维亚还不是欧盟成员,欧盟对中塞合作无法施加更大压力。
而对于未来塞尔维亚加入欧盟后的中塞基建合作影响,由于塞尔维亚与欧盟的法律相差不大,在具体规定方面不会有较大改变。但是,两国签署的非公开招标的协定将被终止,届时已有的中塞基建项目塞方将会有所安排,而未来可能会存在美日等国与中国的竞争。不过,塞方相信未来一定也能取得良好的成果。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中东欧的“16+1”,塞方一位中国问题顾问特别表示:塞尔维亚及“16+1”其他国家都相信“一带一路”倡议能为他们带去实惠,也都支持中国参与他们的建设。而塞尔维亚愿意比其他国家先行一步,塞尔维亚对中国没有任何限制,以其开放的态度、完善的法规欢迎着中国的投资。目前,“16+1”的投资资金中,投给塞尔维亚的比例很大。
中国路桥承建的泽蒙-波尔查大桥
此外,在会谈中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一项成功的项目就是一张闪耀的名片。在交流中塞方反复提及中国路桥承建的泽蒙-波尔查大桥。一方面,该项目是塞多年来第一个在预算内保质按时完工的基建工程,并且已发挥重要的交通作用,另一方面,这也成为中国路桥进军欧洲的跳板。因此,该项目堪称中塞合作双赢的范例。
不过,塞方也表示中塞合作也有一些值得加强的地方,如某些项目在规划上还不完善,希望在未来的合作中能够加强。
塞基建部官员向支队成员讲述中塞合作项目
会后,塞方官员带领支队成员参观了大楼内有关基建的摄影作品,并逐一介绍了中方参与建设的基建项目。从他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塞方对中方建设的基础设施有着极高的评价。
与华人商会的交流
下午,支队成员前往机场附近的中国城,与塞尔维亚华人商业联合会的郭会长及商会骨干进行友好的交流。
在交流中,郭晓会长向我们介绍了华商的经商历史和当下情况。从历史上看,华商在塞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到年,中国人在塞主要从事摆地摊等小规模的商业活动;而在年至年,中国人在塞数量逐渐增多,在经营上也从摆地摊升级为开设小型商店;在年至年间,在塞华商事业达到顶峰,人数超过1万人,经营约~家商店,基本上在百货业占据主导地位。
支队成员与华人商会进行交流
此后,由于经济危机,一些国人离开塞尔维亚,目前人数降至约人。
不过,经济危机也促使侨商思考转型之路。他们开始在当地设立企业,如服装厂、塑料加工厂等。对于为什么要转型投资工业,郭会长介绍了在塞尔维亚投资办厂的一些优势。
首先,塞尔维亚对于解决就业的投资有很高的补贴,对于解决超过人就业的企业,每名雇员政府(一次性)补贴企业欧元。此外还可以与政府讨论免税、免费获得地皮、免费通水通电等优惠政策。优惠条件之高比肩改革开放之初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次,塞尔维亚员工整体素质很高,而薪水只需要-欧元/月,具有很高的人力成本优势。
除此之外,在塞尔维亚生产的货物可以免税进入欧洲市场,而直接从中国进口则需要一定的关税。
这些优惠措施,促使许多华人转向在塞尔维亚兴办企业。
支队成员与华人商会合影留念
在介绍完华商情况后,郭会长邀请我们在晚餐上进一步交流,并向我们分享了他的创业故事。郭会长本人就是从摆地摊——开商店——开商场——办企业一步步走来的。其中,也有很多令人唏嘘的往事。从他的讲述中,可以一窥华商早期在国外打拼的艰辛。
第三天的实践就此圆满结束。在与两国官方和民间的交流中,我们逐渐感受到无论是中国还是塞尔维亚,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中塞友谊和中塞合作有着巨大的渴望,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已经凝聚成了一种共识。尽管两国合作也有一些小的困难,我们相信这种共识必能巩固两国的关系,加强两国的合作,为中塞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身为实践者,我们有义务将其记录下来;而身为清华人,我们更有义务在未来为中塞两国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泽蒙-波尔查大桥图片采用了中国路桥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uren.com/gjqh/5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