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上市之前,有些股民借职工的名义,以5元/股的价格,购入了一批职工股。现在,这些股票不能在二级市场流通,如果想卖出,只能以2.66元/股的内部价卖给公司。被套六年,他们欲哭无泪。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肉眼能看到的趋势或机会基本全都是错的。
对很小一部分人来说,机会才像桌上的一日三餐,想吃就可以到嘴里。
绿地第一大股东格林兰的前身是职工持股会。上市前夕,有多人突击加入了持股会,最后总数变成了人。他们才是人生的大赢家。
这里面,绝大多数人都面目模糊。年左右,张玉良与上级单位博弈正酣。在一次董事会会议上,上级单位直接要求:
“提高经营者在职工持股会中的持股比例”、“经营者群体持大股”。
绿地上市之后,虽然伴随着市值的剧烈变化,“人生赢家们”坐了一趟很不舒适的过山车,但身为世界强的股东,大局意识强过任何人。
你看就没有任何一个人蹦出来指责过张玉良。
在上市前夕,绿地突击引入了五家背景非比寻常的PE战略投资者。它们是平安创新资本、鼎晖嘉熙、国投协力、汇盛聚智和珠海普罗,总共占到了20.2%的股权。PE的另一个别称是:
割韭菜专业户。
这些PE的股份锁定期只有一年。解禁时间一到,战投们便吹响了逃跑的号角。只不到四年的功夫,它们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其中的平安创投,也就两年多点时间,便轻松赚得了20多亿。
绿地股价从最高42.98元,断崖式掉到了现在的6元区,成了中石油第二。有亏了钱的小股民气急败坏地说:
这就是一场内部人的狂欢。
绿地的基本面也很争气,配合着股价下跌,公司的经营惨况被一一爆出:负债率常年超过80%,总负债超过亿,到处拖欠工程款项,各地超高层建筑纷纷停工,房屋质量被全国维权,多元化千疮百孔……
此刻,筛子的品相都比绿地略好看一些。
事物的发展总是水滴石穿,由量变走向质变。绿地之所以走到今天,其实早都埋下了伏笔。
绿地内部管理混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有绿地员工向鹰觅君吐槽:绿地文化没有包容性,公司上下体制内做派,对领导的话唯命是从,流行逢迎和权谋,各派系的内部斗争层出不穷,工作氛围非常压抑。
在这样的管理机制和气氛下,地产部门常常拍脑袋出产品定位,设计、施工管理简单粗放、成本畸高。
有买了绿地房子的人痛定思痛,最后总结出:
全国商品房中盖得最具回迁房品质的;
全国回迁房中最能卖出商品房价格的。
绿地员工对自身评价很低,他们私下吐槽:
“论规模公司也是几千亿的头部企业,但论人气在一些城市连本地龙头企业都不如。自我炒作没有节操不得要领,一会儿自爆力压万科做了大哥,回头就被打脸;一会儿又自封销冠,随后便爆出内部人认购才是大头。”
在很多城市,绿地的名声让当地供应商闻风丧胆。现在每隔几天,就会有绿地又拖欠某地施工款的新闻爆出。
围绕着绿地,目前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拖欠链条。绿地这些年修高速修地铁大干基建,累积了巨大的应收账款,年中期高达亿,其中有大量五年期以上的欠款;
对外,绿地则大量拖欠施工方工程款,年中期应付款项达到了亿。
绿地说:
我的确欠你的,但别人欠我的更多。
在人们为此唏嘘之时,绿地却又意外地拿出了另外的一面。年1—11月,绿地购买的土地面积冲进行业第二名,仅次于碧桂园;拿地金额名列第六名,总共亿。
在理财上,绿地也没落后。年一年,绿地花了亿去买理财产品,年花了78亿。
一般有闲钱的公司,才会把多余的钱拿出去理财。绿地所谓的拖欠,其实就是——
战略性欠款。
这背后的潜台词是:我有钱,照样花,但就是不还你,你也不能把我怎么样。这是一种强盗逻辑,但正在绿地上演。
作为第一个冲进世界强的国内地产企业,绿地在各个层面的价值观输出上,都很难与自己的身份相匹配。这是其与同类企业最显著的区别。
张玉良在所有企业家里面,应该属于最勤奋的那一类。
当年,鹰觅君专访张玉良,一上来就被告知,董事长后面的事情已经排满了,一小时的采访绝不能拖延时间。据说,张玉良一年四季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冯唐说,元气真是奇怪的东西。元气足的人,如果是猎人,就是比别人多打很多只兔子;如果是物理学家,就是比别人多想出很多个公式。
元气比一般人充沛好多倍的张玉良,果然就把多元化做到了四海无敌。
能源热的时候,杀入了煤油领域;金融热的时候,搞小贷投股权;汽车热的时候,去开4S店;有钱人爱代购,那就投资海外直采;不知最近绿地牌白酒造的怎么样了……
当初进入的有多高调,今天就有多尴尬。目前,绿地能源板块已经萎缩到了不值一提的程度,汽车板块持续亏损萎缩,海外直采早已变味,金融板块在卖光蚂蚁金服等股权后明显青黄不接。
在年中报里,能源、汽车、商品销售、酒店和金融等各板块营收,已经不再单独分类列示。今年上半年,上述板块的收入加在一起,只占到总营收的9%,年还占到18%的比例。
走到这一步,还有什么好说的。
布局大基建的前景同样晦暗不明。干基建的毛利率只有3%,是赔大钱的买卖,参考盖超高层地标换宅地的套路,绿地无非是为多买或多换些便宜的土地。但在各个城市调控阴晴不定的条件下,这个时间差的机会并不那么好把握。
从年算起,绿地介入大基建板块,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这么长一个周期里,房地产经历了一轮最大的牛市,绿地房地产的销售份额,反而从最初的第二名掉到了今天的第七名。
不过,在凑强企业营收的路上,真的没有比干大基建更有效的方法了。
绿地多元化一言难尽——
照这个架势,考虑一下,将来绿地会不会又挺进博彩业呢……
回顾一下,绿地其实从始至终都没有选择出方向。一个从不考虑未来的企业,未来会眷顾它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uren.com/gjqh/5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