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格林纳丁斯 >> 地形地貌 >> 正文 >> 正文

蔡英文执政后台湾与拉美ldquo邦交

来源:格林纳丁斯 时间:2020/11/29
白癜风有看好的没 http://m.39.net/pf/a_7673934.html

内容提要:

蔡英文上台后完全摒弃马英九时期的“外交休兵”策略,以“踏实外交”为名,实质上重启陈水扁时期的“金元外交”,通过高层互访和经贸往来等方式,不断强化台湾与拉美“邦交国”的利益关联,减少这些国家与台湾“断交”的意愿。在积极“固邦护盘”的同时,蔡英文还酝酿谋划“开拓新邦”,意图在拉美地区与中国大陆展开对抗。蔡英文此举将给两岸关系带来巨大变数,两岸“外交烽火战”有可能被重新激活。另外,美国长期视拉美地区为自家“后院”,因而对于中国大陆在拉美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抱有较高的戒备心理,未来美国或将协助台湾巩固“邦交国”,压缩中国大陆在拉美地区的发展空间。中国大陆应该加强三重防范:一是防范蔡英文当局挟美自重,背靠美国进一步强化与拉美“邦交国”的关系;二是防止“ ”势力因为“断交潮”而铤而走险,彻底滑向“法理 ”;三是防范台湾的拉美“邦交国”在两岸之间左右逢源,坐收渔翁之利。

目前台湾当局共有20个“邦交国”,而其在拉美地区的“邦交国”占据“半壁江山”以上,共有11个,分别为中美洲的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台称宏都拉斯)、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台称瓜地马拉),加勒比地区的海地、多米尼加(台称多明尼加)、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台称圣露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台称圣文森)以及南美洲的巴拉圭。显然,拉美是台湾“邦交国”的重镇和主战场,蔡英文上台后全力出击,竭力巩固与拉美“邦交国”的关系。到目前为止,蔡英文总共出访过三次,其中有两次是专门到拉美地区,分别是为了“英翔专案”和“英捷专案”,其对拉美“邦交国”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1

蔡英文对与拉美“邦交国”

关系的战略定位及战术规划

拉美“邦交国”在台湾当局整个对外关系布局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因而台湾地区历任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发展与拉美“邦交国”的关系,蔡英文同样如此。事实上,在竞选期间,蔡英文就密集拜会过所有拉美“邦交国”驻台“大使”或“代表”,并承诺要与对方建立永续伙伴关系,未来将通过台湾当局、企业投资与民间团体的共同努力,继续深化与“邦交国”的友谊。

(一)蔡英文高度重视拉美“邦交国”的原因

蔡英文高度重视拉美“邦交国”的原因是为了维持台湾为“主权独立国家”的假象,利用“邦交国”增加台湾在国际社会的能见度,并为其过境美国、强化对美关系寻找借口。

首先,维持台湾为“主权独立国家”的假象。蔡英文一直声称台湾为“主权独立”国家,既然如此,就需要有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否则就会陷入自说自话和自欺欺人的尴尬困境。“邦交国”数量的多少是衡量国际社会认可度的一个关键指标,因而为了维持台湾为“主权独立国家”这一假象,蔡英文自然需要维持与拉美“邦交国”的关系现状。目前台湾“邦交国”仅剩下20个,已跌至历史 水平,如果有更多拉美“邦交国”与台湾“断交”,那么台湾“邦交”版图将被重新撕裂,民进党自诩为“主权独立国家”的幻象也将被彻底打破。

其次,利用“邦交国”增加台湾在国际社会的能见度。长期以来,拉美“邦交国”在“台湾入联”提案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近年来,台湾放弃了“入联”企图,但开始转向更具实质意义的国际或区域组织,如世界卫生大会(WHA)、国际民航组织(ICAO)等。在这一过程中,拉美“邦交国”积极为台湾站台拉票,是台湾重要的支持者和发声者,为台湾增加在国际社会的能见度提供了实质性支持。例如,年联合国大会总辩论期间,巴拉圭等共15个台湾“邦交国”呼吁国际社会应该接纳台湾,不应将台湾排除在联合国体系之外。蔡英文要想保留住这种支持台湾的声音,特别是借助“邦交国”力量为台湾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或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等预铺道路,就必须巩固与这些“邦交国”的关系,否则将会失去依托和着力点。

再次,为过境美国、强化对美关系寻找借口。强化对美关系一直是台湾当局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蔡英文也不例外。由于台美早在年就已经“断交”,为了提升对美关系,台湾当局不得不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美国靠拢,在访问其他国家和地区时借道美国便是其首要选择。鉴于拉美地区与美国在地理位置上相互毗邻,因而访问拉美“邦交国”时过境美国便成为台湾强化对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借口。蔡英文上台后的三次出访,每次都是过境美国。例如,年1月蔡英文展开“英捷专案”,专门到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和危地马拉等国访问,但蔡英文访问的重心并不完全在拉美“邦交国”,而主要是想借机强化与美国各界的关系,因而在经过休斯敦和旧金山期间,多次与美国政界和学界展开密切互动。

(二)蔡英文对与拉美“邦交国”关系的战略定位

虽然与其他前任一样,蔡英文也高度重视与拉美“邦交国”的关系,但蔡英文对于与拉美“邦交国”关系的整体定位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与马英九时期有着显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既中心又边缘的双重定位。从台湾所有“邦交国”的整体架构来看,拉美“邦交国”在其中占据着中心位置,这不仅因为在拉美的“邦交国”数量最为密集,而且与这些国家的“建交”时间也最为久远。例如,尼加拉瓜、危地马拉等国与“中华民国”的外交关系都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后来蒋介石政权逃亡台湾后,这些国家并没有放弃与所谓“中华民国”的外交关系,并一直延续至今。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台湾舆论才普遍认为,“台湾进不了世界卫生大会,日子还是照样过。可是,失去了拉美,社会的挫折与不安就会接踵而至。”然而,从蔡英文整个对外关系布局来观察,拉美的“邦交国”在其中只是占据着相对边缘的位置,因为蔡英文对于台湾对外关系的规划是“亲美、媚日”。优先处理好与美国和日本的关系才是蔡英文考虑的重心,而对于拉美以及其他地区的“邦交国”,只要能够维持现有的数量和态势,就基本达到目的。因而蔡英文不会将主要的对外资源和精力都投放到拉美的“邦交国”上面。这从台湾外事部门的人事安排也可以看出端倪,例如,蔡当局“外交部”的4大主官分别是“部长”李大维、“政务次长”吴志中和章文梁及“常务次长”李澄然。这4人当中,除了吴志中擅长法语之外,其他3位都是英语科班出身,无人精通西班牙语,这对于台湾与拉美“邦交国”的沟通和交流自然会带来一定不利因素。

第二,既“固邦”又“拓邦”的“烽火”战术。在马英九之前的“两蒋”、李登辉和陈水扁时期,台湾当局为了拓展国际活动空间,一直都在全力与大陆对抗,竭力在拉美寻求建立新的“邦交国”。但马英九上台以来,力图革故鼎新,主动放弃这一做法,提出“外交休兵”战术,即不再与大陆激烈对抗、互挖墙脚,也不寻求建立新的“邦交国”。马英九的这一做法被誉为台湾对外关系史上“最重大的‘外交’转折”。蔡英文上台后,完全放弃马英九的“外交休兵”战术,重新启用陈水扁时期的“烽火”战术和“攻防”战术,竭力维持既有“邦交国”数量。年6月底蔡英文上台刚刚满月时,就紧急奔赴拉美展开“英翔专案”,访问巴拿马(当时还是台湾“邦交国”)和巴拉圭,力图巩固台湾与这两个国家的关系。除了蔡英文自己亲自“出访”之外,台湾相关外事部门也积极运作。如年8月,台湾“外交部长”李大维与“外交部政务次长”侯清山就到尼加拉瓜等国访问。不但意欲巩固已有的“邦交国”关系,蔡英文当局还试图挖大陆的墙角,通过金钱援助等方式与中国大陆争抢“邦交国”。在陈水扁时期,两岸在拉美的“外交争夺战”异常激烈,不但两岸学者多有探讨,美国部分学者对此也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uren.com/dxdm/6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