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1月份开始,塞尔维亚对中国人免签了,这算是欧洲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对中国人免签的国家。
在这之前,单独申请塞尔维亚签证是很麻烦的,所以关于塞尔维亚的中文旅行资料并不多。
为了赶在大批中国游客攻占塞尔维亚之前,我和李秋洋导演决定深入塞尔维亚腹地,骑着折叠单车走了将近公里,带着我们的相机,探寻这个‘‘欧洲火药桶”上的巴尔干国家。
此行我们的交通工具是经我们自己改良后的折叠自行车
李导主要负责本次骑行的拍摄
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此次塞尔维亚骑行的总体感受。
一)人民
在这公里的骑行里,塞尔维亚最大的亮点必须是超级热情好客的人民。
塞尔维亚人会对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外国人抱有好奇心,而且度掌握得很好,不会太aggressive,不会让你不舒服。
塞尔维亚是我去过的第16个欧洲国家,如果用热情好客来衡量,在我心中,塞尔维亚人和拉脱维亚人毫无疑问是排在最前面的。
我们在小城Panchevo街头偶遇大叔Chademir,他就马上邀请我们去他家喝茶、吃西瓜,送给我们中塞文字典和Panchevo城市冰箱贴。
当我们在他的笔记本上用中文写下一段祝福和联系方式后,他感动得抱着我的脸就是一亲,虽然胡须扎人,但是我们都很开心能给他一点点回馈。
临别,他亲着李导的手背,一个劲儿夸她多么漂亮,说你们中国和我们‘’南斯拉夫‘’是朋友。
在小镇MaloBavaniste的路边,没有怎么见过火鸡的李导看到一家农户圈养的火鸡,就拿出相机来拍。主人一家看到李导和我,马上过来聊天。
虽然语言不通,但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女主人还送给我们4个大大的火鸡蛋,还一直给我们指路和介绍路的情况。当女主人看到李导喜欢猫,她抱着她们家的小猫咪送到李导面前,给她抱着抚摸。
当晚我们就把火鸡蛋煮了面,不得不说,那是我吃过最好吃最纯的蛋。
餐厅老板发现我们的衣服被冻雨淋湿了,特意点燃壁橱的炉火帮我们烤干装备
二)露营/住宿
塞尔维亚国土面积略小于韩国,人口只有万左右,大概是韩国人口的7分之1。
我之前去韩国的越野轮滑之旅就觉得在韩国露营地很容易找,所以在更加地广人稀的塞尔维亚找合适的露营地肯定更加简单。
虽然塞尔维亚和大部分的欧洲国家一样,随便露营是非法的,但是在乡下根本不会有人管,也有大片大片的开阔地。
山间的露营地
城郊的露营地
整个行程中,只有在塞尔维亚南部山区的一晚,我们实在找不到平整的露营地,被迫在一家找不到主人的农庄门口露营有点紧张外,其他天的露营地很容易找到,半夜的也从来没有访客。
在主要的景点和主要的城镇,酒店和民宿都很容易在booking上找到,大部分民宿的价格是20-30欧一晚,好一点的酒店大概40欧一晚。
特色民宿小屋
我们最满意的住宿是多瑙河沿岸的铁门国家公园,打开窗户就是壮阔的多瑙河,河对岸就是罗马尼亚,两边是雄伟的群山。
铁门国家公园旁的民宿阳台,无法再挑剔
三)消费
塞尔维亚的货币叫第纳尔(dinar),缩写为din或者RSD,欧元也很流行,住店一般可以直接给欧元。1软妹币大概可以换15第纳尔,1欧元大概第纳尔。
塞尔维亚的消费和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消费差不多,在餐厅吃饭一般人均40-60元,一个塞尔维亚改良版的汉堡15元左右,一瓶运动饮料5元,经济型的住宿一晚大概-块。
在塞尔维亚最经济实惠的是水果,大概是因为塞尔维亚人自己产很多水果。在乡下,几乎家家都有自己的苹果、梨子、枣子树。
我们也经常会摘几个果子留着路上吃,刚开始还不太好意思摘,后来发现很多果子成熟后都掉在地上也是浪费,所以我们想,就算主人看到我们摘几个,大概也不会生气吧。
还有次我们在商店里买了一个小西瓜,居然只要30第纳尔,大概人民币2块钱,比起厦门一个西瓜几十块钱,我们简直惊呆了。
四)语言
塞尔维亚自己的语言是塞尔维亚语,但是在首都和大一点的城市,会英语的人的比例非常高。
如果把欧洲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讲英语的水平来排位,第一梯队的肯定是北欧的如瑞典、丹麦或者荷兰这些国家,基本人人都会英语。塞尔维亚则是和德国一样的第二梯队,除了老年人的英语普及程度没那么高,年轻人基本都可以用英语交流。
“塞尔维亚是一个小国家,需要很多国际合作和交流才能生存,所以懂外语是我们必备的技能。”我们在篮球场遇到的一位小哥Boris这样解释他们为什么都懂一些英语。
塞尔维亚语同时采用拉丁和西里尔字母,是斯拉夫语言的一支,和俄语有些的类似,塞语和俄语的西里尔字母基本一致,所以像我这样懂俄语的人,可以自动看懂部分塞尔维亚词语,好比懂中文的人可以自动看懂部分日文一样。
单独学塞语和学俄语的难度差不多,我并不推荐,但是学会几句简单的塞语还是十分有必要,当地人听你讲塞语会特别开心。
五)路况
我们的骑行是从贝尔格莱德出发,沿着多瑙河岸的欧洲单车路线EuroVelo6(Velo一词在很多语言里都有自行车的意思),一直到铁门国家公园。
这一段河边的风景很好,即使和机动车共用的单车道也没有什么车流量。强烈推荐走这段EuroVelo6,路上我也遇到过一些其他国家的骑行者,看得出这段EuroVelo6路线还是比较流行的。
乡间小道
林荫小道
多瑙河边和机动车共用的车道
整个塞尔维亚骑行过程中最美的地方-哥鲁拜克城堡
到达铁门国家公园后,我们沿着不同的公路骑到塞尔维亚第三大城市尼什,然后再骑到查查克,最后返回贝尔格莱德。这些地方都没有单独的单车道,都需要和机动车一起骑行,我们也再没有遇到过任何骑车旅行者。
这些道路都只有两个车道,没有给路人或者骑行者的路肩,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年久失修的坑坑洼洼的渣路,但好在塞尔维亚的司机对于骑行者十分照顾,一般都是绕行或者等待我们先过,有点经过ZeroVision教育过得瑞典司机的那种对骑行者的courtesy。
所以虽然塞尔维亚道路对于骑行者不是太友好,我们也不会觉得特别危险,感谢塞国好司机。
六)塞尔维亚的刻板印象
去塞尔维亚之前,我对这个国家了解不多,只听过以下几个说法。
1.塞尔维亚,也就是以前的南斯拉夫主体,对中国人很友好。
2.塞尔维亚有很多大长腿美女,比如我们熟知的中国女排对手-塞尔维亚女排。
3.塞尔维亚篮球很厉害,很流行,也是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匹克赞助的球队。
来塞尔维亚三个多星期了,我现在可以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回答这些刻板印象是否正确了。
1.真的很友好,而且塞人真的会比较欢迎中国人,不像俄罗斯,虽然中俄在国家层面上称兄道弟,但是俄罗斯人对中国人并没有那么友好,这个我以后会结合自己的经历展开说。
2.来塞尔维亚一个很直观的体验就是,这里的人真的是人高马大,握手劲儿贼大,路上经常遇到身高比我高的女生。我们在贝尔格莱德的女房东告诉我们,塞尔维亚女生平均身高有cm。
广大想改善后代基因的中国男同胞的福音来了,来塞尔维亚找个老婆吧。
3.塞尔维亚的国球的确是篮球,不管在乡下什么角落,我们都可以看到简易的篮球场,塞尔维亚今年也闯进了欧洲篮球冠军赛的决赛。
在只有7万人口的乌日策,我们受邀观看了当地职业篮球队KKSloboda的训练,近距离感受了什么是职业球队的战术素养。我和他们的教练的对话也闹了个小笑话。
你知道“pig”吗?Sloboda的教练Vladimir问我。
“pig?youmeanpork,themeattoeat?"
"Nono,itisaChinesesportsbrand,thesponsorforSerbianbasketball."
"ohoh,Peak(匹克),yes,itisfamousinChina,itislikeAdidasofChina."
后来我在贝尔格莱德的体育用品店看到Peak出的塞尔维亚国家篮球队球衣,一件背心要折合人民币元,赶上阿迪和耐克的价格了,不得不说MadeinChina越来越上道了。
作为一个曾经的篮球球迷,我也买了2件,作为中塞友谊的一个纪念。
Vladimir教练和我们的合影
我们也带了聪哥去旅行,不过塞国真的找不到人玩飞盘
七)旅行建议
如果你也想来塞尔维亚旅行,我有2个建议。
1.带一些中国特色的小礼物,比如冰箱贴、中国明信片、挂饰等等。当地人真的很热情,我们经常收到一些塞人赠送的小礼物,而我们最尴尬的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回赠,有时内心相当过意不去。
有次我们实在想回赠一个礼物,但是没什么可以给的,逼得没办法,直接给了别人一张5元人民币当纪念品,因为上面有中国特色的汉字和图片,还有毛爷爷坐镇。
2.学习一些简单的塞尔维亚语,会让他们对你的印象会好不少。我就有次因为对服务员用塞尔维亚语说了声“晚上好”,就把她逗乐。
八)对华人的态度
塞尔维亚人对中国人的态度大概是我去的这所有国家里最友好的。
塞尔维亚有的人希望亲英美而远离俄罗斯,有的人因为科索沃依然怀恨欧美,还是把俄罗斯当做老大哥。但是不管是哪派的人,对于中国都是持友好态度的。
虽然塞尔维亚每个城市里都有卖便宜中国货的中国商店,在塞尔维亚的中国公司大部分也都是些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并没有太多像华为一类的高新科技产品,但是塞尔维亚人并不会像某些俄罗斯人那样表露出民族优越感和敌意,关于这一点,我会在下篇更新里细说。
只有2万人口的小镇拉扎雷瓦茨有也个叫ShunLi的中国商店
九)推荐程度
如果你想价廉物美地体验一把欧洲,感受异国他乡人民的热情好客,或者你对巴尔干的历史文化感兴趣,喜欢篮球或者女排,那塞尔维亚就是我的满分推荐了。
虽然这里缺乏世界级的景点,但是每一段旅程结束后,我们往往记得最深的就是那些路上遇到的人和那些简单而美好的跨国友谊了。
塞尔维亚,一个多瑙河畔的国家
一个喜欢用鲜花装饰门窗的国家
一个体育强国,拥有举世闻名的贝尔格莱德红星足球、篮球、排球俱乐部
一个有大片大片的农田和森林的国家
最后再来一段预告:李秋洋导演和我合作的骑行塞尔维亚(CyclingSerbia)短片将于10月底发布,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uren.com/dxdm/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