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之于肿瘤患者们并不陌生,甚至有些肿瘤患者会“谈化疗色变”,究其原因是恶心呕吐、脱发、手脚麻木、口腔溃疡等副作用在“作祟”,令人苦不堪言。
“化疗太难受,我撑不住了,减一次吧!”如果抗癌中化疗无法避免,那能否减少次数让痛苦快些结束?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化疗次数是如何制定出的。
化疗的次数取决于什么?
首先说明,这里的次数在临床上我们称之为“周期”。
举个例子为大家说明一下:
一
一项研究对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化疗,方案为:恩度(30mg/d,连续输注,d1-14)+紫杉醇(mg/m2,d4)和奈达铂(80mg/m2,d4),每3周1次,共6个周期。
通俗来讲,这个化疗方案总共做6次(周期),每3周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中,第1-14天连续输注恩度,第4天,输注紫杉醇和奈达铂。
(特别说明:此化疗方案为试验方案,患者切勿自行使用,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那么这6次是依据什么而定的呢?
患者病情
若患者对化疗药物比较敏感,化疗6次后就将癌细胞数量长期控制在正常水平,那么6次可能就可以了,或者医生还会让再多化疗2个周期巩固效果,降低复发几率。
若患者对化疗药物有一定效果,治疗后复查,发现肿瘤一直存在且持续缩小,那就可能会一直化疗下去,直到患者不受益或不耐受。
化疗方案
不同化疗方案的次数也可能不同。以胃癌化疗方案为例,常用的XELOX方案,静脉注射奥沙利铂+口服卡培他滨,共8次(周期);另一个常用的FOLFOX方案,静脉注射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按照不同给药剂量,可能是6次(周期),也可能是12次(周期)。
同一癌种,使用不同的方案,化疗次数可能不同;同一方案,不同的剂量,化疗次数也可能有差异。
患者的身体状况
化疗药物存在一定毒性,因此,只有患者的身体能够“挺住”化疗药物的“冲击”,才能够进行化疗。
临床上常用的身体状况评价指标包括PS评分(越小状态越好)、KPS评分(越大状态越好)、ECOG评分(越小状态越好)等,如果患者身体状况不达标是不能进行化疗的,比如肺癌患者要进行全身化疗,PS评分一般要≤2。
如果患者可以进行化疗,但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化疗药物的剂量和次数也可能会减少;或者患者在化疗几次后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无法耐受之后的治疗,医生也可能减少化疗次数。
化疗4次和6次区别大吗?
同一个化疗疗程可能分为4次(周期)或6次(周期),没有明显的区别。我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yuren.com/dxdm/4995.html